北海道道東

位於北海道網走的流氷観光砕氷船,每年約1月尾至3月尾開航。

印尼民丹島

紅樹林探險之旅。

冰島藍湖

獨特的礦物質使冰島的藍湖溫泉的水逞現淺藍色。

首爾紅葉

每年約9月至11月,韓國和日本多處都可觀賞到紅葉的景色。

北海道札幌

茫茫雪景下,您很難相信面前這個惟美的建築只是一個公共廁所。

2015年2月19日 星期四

朝聖大阪環球影城!(Part 2)

文章經同意下由友人所撰寫網誌「晞。觀影記事」轉載。

Picture 
  大阪環球影城的電影感可能不及Orlando,前往時適逢當地正舉行Halloween活動,自然是把著名恐怖片crossover鬼屋遊戲了,久聞日本的鬼屋遊戲有多恐怖,我倒覺得是影城予人的投入感與創意更叫我驚喜,值回票價。


Picture
特長鬼屋輪候時候是影城的一大特色,反觀回海洋公園個多小時吧?小兒科了。
  除了前文提及過的《生化危機》遊戲外,其實影城內的部份鬼屋,於下午十二時便開始運作,當然輪候時間會比機動遊戲更長,排上兩個半小時正常不過,因此,第二日我決定於開放一刻、將近十二時前往第一個鬼屋,時間果然較短,個多小時便能入內了。
  下午營運的鬼屋以荷里活電影《娃鬼回魂》與《黑色星期五》為藍本,像海洋公園一類需要自己走的鬼屋,也是透過影城部份設施改裝而成。《娃鬼回魂》的遊戲礙於電影本身設定所限,可能難有電影感,效果亦只如一般鬼屋無異,較驚喜的是過程安插了不少「臨記」跟你一起走,投入感大增,而「終極一嚇」也全在意料之外。雖然Chucky出場次數不多,場景也不如電影般(畢竟《娃鬼回魂》系列的血腥程度不如同類電影),但遊客玩的是遊戲設計之驚喜,像是Chucky怎樣出場,「受害者」如何受死等等,這一點我是很欣賞。

Picture
在園內的湖畔播放著Jason的「凶聲」,真頗有Crystal Lake之妙Picture
碼頭設計亦以電影情節為藍本,落足心思Picture
手拉布條的用意,真先讓遊客先有緊張感
  至於《黑色星期五》的遊戲則以Jason的恐怖晚宴為主題,玩家六人一組,並得拉著餐桌布,先營造得恐怖之效。遊戲的驚喜未必如Chucky那個般過癮,勝在電影感濃厚,選址在影城的湖畔再播放著聲效,以及Jason的死亡聲線,排隊時已讓遊客有種置身Crystal Lake之妙。遊戲以2009年版的《黑色星期五》為藍本,電影內的場景也重現了,仿置身於Jason所設下的重重陷阱般,電影感極強。雖然恐怖氣氛稍遜,但就呈現回電影場景上,這確值得一讚。遊戲內的Jason與「受害人」全均「敬業樂業」,出奇不意便會追著你一段很長的路大叫,當然不乏Jason拿著著名的「開山刀」追著你,也真苦了那些演員。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Picture
街頭上「群屍亂舞」、隨機「咬人」的氣氛實在太正了!
  入夜後,才是Halloween的高潮。鬼屋以外,整個影城均以《生化危機》的喪屍城為藍本,路上一架「遮天」的小食車最是有趣。我很欣賞影城對此的鋪排,有別於海洋公園那類「群魔亂舞」的設計,這裡清一色全均是喪屍。當中,遊客之內也少不了多位「臨記」,突然被一群喪屍扯走,被咬後會被「醫護人員」救走,未幾則會變成喪屍。這些有如「快閃式」的表現隨時上演,而你身邊的「遊客」也會在不知甚麼時候突然變成喪屍,為你呈現一種混亂無助的感覺。雖然這並無一個故事藍本的設定,卻不時會有「警員」及「醫護人員」維持秩序,四處也會突然發生爆炸,營造出一種末日的恐怖感。即使不玩任何鬼屋,光在影城四處走走,氣氛也好到不得了。值得一提是,影城內的「喪屍」全均演出迫真,而且也不會輕易跟遊客拍照,讓「喪屍實感」大增,再加上日本女生實在太投入,經常大呼小叫,這份投入感確非香港所能給予的。

Picture
另購這「血眼球」便會惹來大量喪屍追咬,讓氣氛大大增強,是很有趣的設計
  入夜後的鬼屋則以早上的遊樂設施改裝為主。因此,有關的遊樂設施約四時多便會停止運作,以便進行改裝,這也真得佩服創作人「改裝」遊戲之快。
  經遊樂設施改裝而成的鬼屋,人流更多、輪候時間更長,從舞台表演改建的恐怖表演尚可,若經機動遊戲改裝的「恐怖ride」則誇張得難以想像,非得要另買Express Pass才能玩得完。影城於晚上9時便關門,但「恐怖ride」的輪候時間卻超過兩小時,偏偏遊戲又於晚上6時才開始營運,那麼問題便來了。由於影城為要準時關門,故於晚上7時便得「截龍」,以應付那輪候兩小時的人龍,以及持Express Pass的遊客。因此,遊客便得於遊戲營運前便去排隊。首天前往看了兩個表演後,根本連一個ride都玩不來,結果第二天得要在不足五時便排隊,才能玩到一個「恐怖ride」,是否值得,well,真見仁見智。
  我玩的是建基於《侏羅紀公園》的《咒怨》ride,礙於我太想知道機動遊戲怎能與恐怖片Crossover,所以怎也想玩一回。遊戲以最新一集《咒怨:死結的開端》為故事背景,沒有《侏羅紀公園》的配樂,反變了片中俊雄所哼的童謠作背景,在漆黑環境底下,確有一種詭異的感覺。可是,未知「俊雄BB」是否太難選角關係,遊戲竟無此恐怖icon,只有其母伽椰子的身影,這一點是略為失望的,「終極一嚇」的設計也頗有驚喜,只略嫌效果多了幾分喜劇感。


  不過,最驚喜的並非鬼屋或恐怖ride,而是那兩場「恐怖表演」。

Picture
把日本恐怖icon crossover原有的遊戲,以這一個最為精彩
   兩個遊戲皆以另一恐怖icon「貞子」為主角色,用上了新版《貞子3D》的故事為藍本(因此這隻貞子的感覺較《午夜凶鈴》時新潮,亦多有「鬼手」之效), 其中一個遊戲以《未來戰士續集》的3D表演改裝而成,還未開場前竟與「天網」職員的開場白作crossover,先見創意十足。隨後,表演繼續運用上舞台原有之效果來嚇觀眾,以黑暗與煙霧效果來製造恐怖感。在「臨記」運用得宜下,成功與觀眾作出互動,效果極其驚喜。在原有舞台上,加上沒有3D效果的情況下,竟營造出「3D」效果,「終極一嚇」全在意料之外,那份創意當令我從心鼓掌!原來鬼屋可以這樣玩!
  至於另一表演則是把《烈火雄心》的特技show變成恐怖表演,初段以鬼故入題,在不黯日語情況下實難以投入,而嚇人技倆更有「穿崩」之嫌。不過,正式進入恐怖表演後就完全改變了觀感。原有的一片火海頓變成黑暗古井,有貞子爬出來當然是意料中事,但到底一個遙遠的舞台怎樣嚇人、如何透過聲效、燈光特技效果來營造恐怖感才見真章。
  我覺得,這兩個「恐怖表演」單是玩創意、玩「食腦」已值回排隊的時間,尤其是表演以非典型的鬼屋作設計,不動聲色嚇人的舞台效果,在全然猜不到的情況下才更見觸目驚心,也能達到一定的驚嚇效果。在「融入電影」的大前提下,場景把舞台化身成電影內的恐怖世界,再加上原有的特技效果,是一大驚喜,而遊戲借日本的恐怖icon為主角,也見其濃厚的地道色彩,令我回味不已。


  可惜,因時間所限,我玩不到以Space Fantasy改建的《貞子》ride及以《回到未來》遊戲改建的《咒怨》ride,尤其是後者,整個以影像建基的遊戲,未知當局又能搞出甚麼創意來?

Picture
玩不了《生化危機》,可吃個由「遮天企業」推出的熱狗,也有一定氣氛吧?
  總觀整趟旅程,我還是覺得值得一來的。不過,礙於時間所限,太多遊戲根本玩不來,我覺得當局可在人流管理下有多點措施,例如延長開放時間,相信就更能疏導人流,否則,Halloween於六時開始,每個遊戲又要排兩小時,偏偏設施竟在七時便完結,非得要買Express Pass才成,於遊客而言也真太沒趣了。


  當然,這措施某程度上也能達一定效果,起碼它真讓我有興趣明年再來一趟!畢竟,我覺得單玩氣氛已經超難忘,別談香港,連在西方國家都沒玩過如斯過癮的Halloween event!

朝聖大阪環球影城!(Part 1)

文章經同意下由友人所撰寫網誌「晞•觀影記事」轉載。
http://jackyheimovie.mysinablog.com

  終於來到了這個地方了。
  小時候喜歡電影以後,老早知道了有這麼一個地方,一個關於電影的夢天堂,那時候,美國距離太遠,新加坡還未開幕,大阪環球影城便成了我的心願。沒想到,遲遲沒有機會去,甚至連美國Orlando與新加坡的那個都去了,輾轉才回到大阪這一個。其實,自去了Orlando的Universal Studios後,深感原來電影世界可以在機動遊戲中成真,那年玩得我興奮不已,是Disney及Warner Brothers Movie World都不能給予的實感。那時候,我已希望去盡全球的Universal Studios,如今也差不多達成目標了!LA那個兩次過門而不入,全因其遊戲實與Orlando及新加坡大同小異,還待多點新遊戲才去吧?這次來到大阪,適逢遇上了當地正舉行Halloween Horror Night,更能順道一玩,就當是一個Bonus。結果,當然沒有失望。日本人對樂園的熱情尤勝於美國人,氣氛一流,雖然人龍真把我嚇怕,卻仍令我欲罷不能,甚至去了兩天。


Picture
蠻喜歡這車廂外殼,超美的!
  樂園位於大阪市中心附近,乘坐JR前往也非常方便,那可算也是樂園的專線吧?感覺有如我們於欣澳站轉乘迪士尼線一樣。我兩天也是閒日前往,園區官方的開放時間是九時,實則八時已開始營業,而我不足八時乘JR前往,人流竟比繁忙時間的市中心難波及梅田一帶更多,倒真令我始料不及。
  一如其他 Universal Studio,其Express Pass需要預先購買,而大阪可謂「更進一步」,即使買了Express Pass也只能優先玩部份遊樂設施,買了Express並不代表能讓你「快人一步」直達所有遊戲設施。印象中,我在暑假前往Orlando Universal Studios,最長的輪候時間也無需兩小時,而新加坡更可謂能「直行直入」,再加上我只有一人前往,而Express Pass亦所費不非時,我還是決定不作購買。


  甫入園一刻,我便後悔了。

Picture
購得門票入場後,局部遊樂設施還得要另取籌才能玩,無論取籌前後仍得要排隊,當中《哈利波特》當然是一大「典範」
  眼前的樂園人流可謂比十一國慶時,你在內地景區的人流更多更誇張,眼前可謂萬人空巷,大部份人更是以奔跑形式衝向一個目標,迫在人群之間,既是寸步難行,也迫於壓力需要一起奔跑。當然,那個目標正是新開的哈利波特園區。那年於Orlando差幾天才開幕,是一大遺憾,來到大阪終於能一玩這個著名的遊戲了。
  由於人流過多,遊客需先行取票,然後於特定的Timeslot前往才能進入園區,當然,園區內還需要再次排隊輪候。我成功取得了九時的票,便先到處逛逛。途中,我看到了《生化危機》的遊戲又在排隊,我誤以為那是遊戲的輪侯隊伍,後來才得知那是取票的隊,如無取票拿籌,根本不能進入遊玩。當我得知一刻名額已滿,我才知道原來《生化危機》的票極難取,機會曾在我面前竟瞬間流走,隨後第二次前往,不足九時半已派籌完畢,實是可惜。

Picture
連進入小賣店都有另行排隊,難得人人乖乖就範,哈利波特也真有你的!
  說回哈利波特園區,雖然我本身對《哈利波特》的電影興趣不大,進入了那個像真度極高的園區也不禁興奮起來。若說入口的人流已把你嚇怕,哈利波特園區內的人流就更恐怖。主遊戲的輪候人龍極長,即使食品店、紀念品店亦需排隊輪候。未知Orlando的那個園區是否一樣,我也從沒想過進入精品店也得排隊輪候。天呀!我已付了一筆錢來遊園,何以我還能再排排排排排出個未來?

Picture
雖然這裡沒有史力加Far Far Away的城堡,但遠觀這哈利波特的地標,已見氣勢十足了
  歷盡了「九曲十三彎」的人龍後,終能進入「霍格華茲」魔法學校。這漫長的輪候時間其實也不會太悶,畢竟其過程將帶領遊客漫遊學院一圈,電影內的場景一一活現眼前,也可算是遊戲的一部份。
  那麼,這舉世聞名的遊戲到底玩甚麼?那是一個類似The Amazing Spiderman或是新加坡Transformer 3D ride的遊戲,同是一場Motion chair式的影像體驗。不過,這遊戲更進一步的卻是座椅能仿如主角騎掃帚般以多角度移動,甚至90度的姿態,不像Spiderman般只能以水平移動。畫面縱無3D效果,在其高清畫面下,影像迫真銳利,過程如同身歷其境,非常過癮。除了影像以外,遊戲內的場景設計也相當精細,有別於Spiderman只以影像來作主導,場景也同樣把電影世界活現,佛地魔、大蜘蛛等造型真令人不寒而慄,過程比Spiderman更過癮好玩,部份情節甚至能達刺激之效,若遊戲能以3D形式展現,相信會更好玩!
  很多朋友都表示,這個遊戲之好玩是「只能意會不能言傳」,雖然概念上可能真與Spiderman分別不大,但設計上可真好玩得多,意猶未盡甚至想多玩一回!當然,看見那條長長的人龍,自得打退堂鼓了。

Picture
各遊樂設施排上兩個小時絕不出奇,當中尤愛這個Hollywood Dream過山車。雖然刺激感不似預期,邊玩邊搐強烈節拍的音樂,實在爽歪歪!
  離開了哈利波特園區,我才發現這裡的人流真難以想像。各個遊戲若見100分鐘便不輪候,你可能一整天也玩不到一個,因為,這一刻你不排隊,下一分鐘變成200分鐘絕不出奇!誇張的是,這裡的Single rider人流也不減,隨時與普通隊伍的輪侯時間相差不大(甚至更久!)。於是,我決定先玩「大阪限定」的遊戲。當中,以《回到未來》為藍本的ride則比較失望,這與Orlando的Simpson ride原理是一樣的,設計上卻不如該遊戲般有趣,加上影片本身陳舊,質素欠佳,刺激感略遜,輪候個半小時絕不值得。至於《烈火雄心》的特技表演,感覺與新加坡的那個特技表演相距不大,但其火舌與爆炸的特技效果仍勝在夠迫真。相比之下,我較喜歡Orlando那個以《龍捲風暴》為主題的特技Show。

Picture
人大了仍回復童真,進園看見這以兒童為主的Wonderland,我也不禁興奮起來!
  電影類型以外,園區內比其他樂園多了一個兒童專屬的Wonderland,以芝麻街、Snoopy、Hello Kitty等卡通人物為藍本,色彩繽紛,非常可愛。哪管我對這些卡通人物興趣不大,在那鮮艷奪目的園區內走著,心情也不期興奮起來,仿變成極有童真。設計上的精美,令人走在其中覺得非常開心,縱非小孩,我光是走走也覺愉快!至於其他遊樂設施,我比較喜歡Space Fantasy的室內過山車及那條橫跨逾半園區的Hollywood Dream過山車,尤其是後者在遊玩過程中能自選多首有強烈節拍的流行曲,在向前或倒後的過程中更添強烈快感,過程極爽也夠刺激,是影城的必玩玩意。

Picture
個人覺得,雖然這個地方人流多得難以想像,但其無可匹敵的氣氛,確又真值回票價
  由於場內人流真的太多,或會影響到遊玩的興致,畢竟到處皆人頭湧湧,每個遊戲又得排上逾兩小時(《哈利波特》甚至出現260分鐘的情況),是我在世界各地玩過不同樂園,也從沒嚐過的,是日本人對此熱情更大還是其他原因?那真是不得而知了,也難怪網上外國人對影城的評價甚低吧?畢竟購得入場劵後,進入影城各處竟又得再次無限排隊再排隊,甚至要再領取輪侯籌才能入內,這也真太誇張了。因此,個人覺得影城的熱情氣氛實在「冇得輸」,玩的是那種熱鬧的氣氛,這連外國的樂園都不能給予的,只是,若從影迷的角度來看,電影投入感確實較低,這一點實在難與Orlando相比。最大問題是,樂園的人流過度誇張,實在有損遊客的雅興。


  早上玩完意猶未盡,園區入夜後馬上變成喪屍城,其氣氛之過癮竟是一回從沒嘗過的鬼屋體驗,變相成了此行的又一高潮及驚喜,更令我決定多玩一天!

2015年2月15日 星期日

寄生獸(上篇)

又一部改篇自漫畫動畫的日本真人版電影,遲些還有《火影忍者》和《進擊的巨人》真人版,期待期待!看來日本人真的很喜歡拍真人版。
※電影真人與漫畫人物

《寄生獸》其實是頗舊的漫畫,原作刊載於1990年,結束於1995年,已經二十年,但劇情並沒有因歲月過去而變得老套。故事講述寄生獸入侵人類,希望透過減少人類、捕食人類來減低人類對大自然的傷害。(不是說笑,小時候也有想過戰爭和天災和低出生率令人類減少會否對環保有利。)寄生獸本為孢子形態,能鑽入人體內吃掉腦袋,奪取並控整整個思想,並於襲擊人類時以裂開頭部成為花狀和尖牙的方式現形,吞吃人類。主角泉新一是少數(電影版上篇暫時是惟一一個)寄生獸(名叫MIGI,即日語「右邊みぎ」的發音)無法侵入腦部便在手部(右手)成形,結果變成寄附在手上各自有獨立思想的個體。沒想到這就成為拯救人類的一個希望。漫畫當時已是18禁,在香港上映也被列入III級影片,另配有IIB級刪減版本。另有動畫版,由上年10月開始在日本播放中,還沒完結。

由於電影將十卷漫畫濃縮至只有上下兩集,故刪減了不少情節,當中包括主角父親的故事(電影設定成單親,只有母親,母親被寄生的原因則被改),大幅刪減第二女主角立川裕子的故事並將部份併入第一女主角村野里美等等。但對沒有看過漫畫原著的我來說我覺得這樣做也不錯。相比漫畫和動畫原著,真人電影版的MIGI造形和聲線均十分可愛,為整套血腥無比的電影稍稍緩和一下氣氛。
※電影中米奇的造形

故事打從開首第一個吃人事件就很緊湊,幾乎沒有冷場,亦夾雜不少爽快刺激的戰鬥場面,包括主角和B(第一次戰鬥在店內的寄生獸,電影沒提及其名字)、島田、A等戰鬥,相信作者在二十年前也應該沒想到現在的CG可以把戰鬥完美呈現。綜觀全套電影,深津繪裡的演技最值得令人讚賞,那種令人不寒而慄的眼神和表情,演活了寄生獸領袖的角色,也同時能表演出母愛和對人類感情疑惑的懊惱。東出昌大飾演的島田也很有神!相反,主角染谷将太雖然演技不俗,但好像和角色的模樣不太合襯。期待下一集浅野忠信飾演最強戰鬥寄生獸的表現!

※「惡攪」版的多啦A夢寄生獸
圖片來自:コミックナタリー 經典噁噁噁噁噁啊~

多啦A夢Stand By Me 童年重溫

因為與馬來西亞旅遊關係,沒能看2月7-8日的優先場次,惟有和大家一樣在今天情人節看了。

其實很多人都知道《Stand By Me》去年8月已在日本上畫,台灣也於去年12月聖誕檔期上畫,香港一向是最遲的... 但遲半年已比早年的多啦A夢大電影遲足足一年上畫來得快,剛剛趕得及在多啦的粵語配音林保全先生逝世前完成,也許是命中註定。預告一句「今次真係要走啦」,吸引了老中青一同觀看。日本方面的宣傳語句是「 いっしょに、ドラ泣きしません」,其實意思是已預計入場觀看的您會像這個海報中的多啦A夢一樣哭泣感動。


電影由山崎貴執導,好像近來看的電影都由它包辦,包括《永遠之0》、《寄生獸》,家中亦有齊他成名之作《三丁目之黃昏》一套三集DVD!多啦A夢至今已有30套大長篇電影(不包括那些《新•大雄的恐龍》等數碼翻拍版本),他卻好像是首次執導多啦A夢的。這部也是多啦A夢第一部的3D電影,開場數分鐘有點不習慣人物過於卡通化,到中段後開始覺得效果也很不錯,但個人認為這畫風不太適合用作冒險故事類別的,就只能用於這類短篇故事上。

※以竹蜻蜓飛越22世紀上空的一段3D效果不錯

這電影並不是新創作的冒險故事(我們俗稱「大長篇」),是為紀念作者藤子·F·不二雄誕辰八十週年而把最經典的七個短篇/中篇小故事串連而成的小電影,作為標準多啦迷/叮噹迷的我當然一早已經全部看過了。沒想到導演貫穿七個故事能比想像中順暢,尤其自己也沒想到故事2、3、4、5可以這樣自然地利用時光鏡(在電影中變成好像iPad的平版電腦物體)看未來的事連扣下來。雖然全部感動的位置我都因為看過所以知道了,但仍不禁在數處地方落下淚兒。也許,每人小時候都有自己的一個靜香(靜兒),一個多啦A夢(叮噹),成為人生追求的目標和最願意幫忙的友伴。可是,現實中不會有法寶、也不會有時光機,我們總要為自己的將來而努力。

※七個短篇故事

稍為替大家補充一點不是叮噹迷不會知道的事,在《多啦A夢的誕生》中長篇故事中,多啦A夢由於在機械人工廠製作時出現問題,故一直很多事都做不好學不好(當然比大雄好吧:P),結果在拍賣會上多啦A夢(被設定成照顧小孩的貓型機械人)表演完畢後因途中多次出錯竟然沒有觀眾願意按下「購買」按鈕,在最後關頭由世修(只是嬰兒,應該沒有一歲)錯誤按下而購買,但卻意外地成為親切的玩伴。世修為了改變家庭貧苦的狀況故送多啦A夢回20世紀照顧爺爺大雄,而世修自己往後則由多啦美(多啦A夢的妹妹)照料。這可以算是這套《Stand By Me》的前傳。

以下嚴重劇透注意

七個故事都分別在短篇45卷漫畫中出現過,有些更屬於「中篇」類別,是以往和多啦A夢大電影共同播放的半小時故事類別:

  1. 《從未來之國而來》(香港玉朗圖書譯名,收錄於45卷版本第1冊中)
    相信很多版本都是第1冊第1個話的了,內容當然是講述多啦A夢要來的原因,大致和電影相同。另故事本來只有竹蜻蜓一項法寶,導演為連接好故事,一次過把數樣法寶簡單介紹出場,包括最為人所知的隨意門、縮形隧道、記憶麵包等,以把多啦A夢幫助解決大雄日常生活和煩惱的事鋪陳出來。


  2. 《消除記憶機械蛋》(香港文化傳送譯名,收錄於45卷版本第37冊中)
    電影與原漫畫/動畫版本幾乎一樣沒有刪改,除了出木杉本人在不知情下曾想自行進入該蛋,但被大雄拒絕。

  3. 《再見靜兒》(香港文化傳送譯名,收錄於45卷版本第32冊中)
    原作中大雄所吃下的是臭氣丸,在電影中似乎也近似是發出惡臭的效果但變成了藥水,而且不太明白變成吃後很「乞人憎」(令人討厭),遲些看回日語版本再判定。小時候我很喜歡這個故事。

  4. 《雪山羅曼史》(香港文化傳送譯名,收錄於45卷版本第20冊中)
    電影中把結局自行創作了,我覺得這倒附合大家對大雄的期望,改得不錯。原作很抱歉,靜香並沒有倒下,未來的大雄沒有前來「救駕」,只是靜香認為大雄沒有自己不行所有答應和他結婚並照顧她,令大雄自己也覺得很丟臉,看不下去…《Stand By Me》則改篇得比較貼近現實一點,說實的,原作大雄由始至終甚麼也不行的設定實在太誇張了,始終大雄不是弱智或天生有缺憾。不說可能不知道,在《Stand By Me》以前,從來沒有出現過大雄駕車的情景(零分試卷和零運動細胞卻竟然能考取駕照喲!)

  5. 《大雄結婚的前夕》(香港文化傳送譯名,收錄於45卷版本第25冊中)
    本來只是一個11頁的短篇故事,1999年被拍成中篇電影與長篇電影《大雄的宇宙漂流記》共同上映,個人十分喜歡1999年那個半小時版本,加插了大雄為一只走失了的貓拉著靜香一起趕往機場,送它回到快要移居外國的主人身邊的情節,也加插了大雄碰回小學老師替他蓋上外套的一幕,令靜香爸爸讚賞大雄為人設想的論點顯得更有力。當然,《Stand By Me》篇幅所限惟有刪去,改以故事3和4成為大雄心腸好的證據,對我而言有點突兀,對一般人不是多啦迷的人來說應該可以接受。

    ※1999年的版本有加插額外的情節展示大雄的愛心


  6. 《再見叮噹》(香港文化傳送譯名,收錄於45卷版本第6冊最後一個故事)
  7. 《叮噹回來了》(香港文化傳送譯名,收錄於45卷版本第7冊中第一個故事)
    這兩個短篇小說在2009年被結合為中篇電影《再見多啦A夢》,漫畫原作是分開兩個故事。有人甚至認為作為第6冊最後一個故事,作者本來是想以此成為多啦A夢的結局正式完結。只是後來實在很受歡迎,才接續發行並寫上《叮噹回來了》的故事。2009年的半小時版本中,個人最喜愛是大雄和多啦A夢坐在公園搖搖板上談心的情節,當時簡直要哭崩。


原本遙傳還會加插《懷念嫲嫲》的情節(台譯「大雄與奶奶的回憶」)作為第八個故事,沒想到原來沒有,令整個故事變得有點過多追求靜香的篇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