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為何總是要經過大半年,日本動畫才能在香港上映。。令到每次寫影評的時候,台灣的朋友們早已看了近半年,真希望能參照台灣的做法,日語版本比配音版本早點兒上映。
※ 這就是劇中兩主角的日語配音有村架純和高月彩良。。
大家有不看日語版的理由嗎?!!!!!
(純屬毒男表現,並不代表粵語國語配音不好)
※ 有日本網友以Final Fantasy XIV的場景來模仿劇中場景,太好笑了。
其實經過近年宮崎駿兒子的《地海傳說》、宮崎駿《崖上的波兒》、退休作《風起了》等作品後,有感吉卜力創作室的作品永遠也回不到《千與千尋》(台譯:神穩少女)、《哈爾移動城堡》年代的顛峰了。雖然明白在製作上他們仍依舊認真,畫工和技術也越來越好,音樂和主題曲也依舊好聽,但故事性方面總像有點缺欠,是創意不如前作,還是劇情拖拉乏力不夠緊湊我也不知道,總知就是沒千尋那麼好看就是了,加上兩老宮崎駿、高畑勳前者已宣告退休後者實際比前者還要老。。所以本來對這套《回憶中の瑪妮》不抱太大期望,純粹想支持一下入場。因有傳《輝耀姬物語》和這套《回憶中の瑪妮》票房不大好(分別只有《風起了》約二分一和三分一),所以團隊在大改組中,最差的情況或許有機會短時間內無法產生新動畫片了,如果這樣就讓一個很有心的日本動畫製作商結束,是非常可惜的事。
正因兩老要退休了,雖然本動畫製作組仍舊是大家熟識的吉卜力,但導演方面則換上了《借東西的小矮人》(台譯借物少女艾莉緹)的米林宏昌。老實說,《借東西的小矮人》也只屬中規中矩之作,沒想到這套《回憶中の瑪妮》會有點驚喜。相對兩名先輩(宮、高)大部份作品均由自己編劇原作或取材自日本本土故事,米林宏昌則恰巧兩部作品均是取材自英國作家小說,而且也不沿用久石讓先輩(或許久石先輩也累了。。)而以外國歌手創作及演唱主題歌曲,今次還鮮有地採用了「雙主角」的制式,風格有點不同。
※ 怎麼這場景好像和「風起了」似層相識。。看來日本老少都愛寫生
故事講述主角少女杏奈一直沉默寡言,學校內也沒有甚麼朋友,而且十分討厭身為孤兒和患哮喘病的自己。一次哮喘發作,令助養人決心送她到住在郊區的阿姨處讓她安心養病,也希望她能尋回快樂。性格孤僻的她仍是無法和郊區的小孩子交朋友,只是經常無故四出奔走寫生到深夜,令人摸不著頭腦。一次機緣巧合下,她找到了一個像是荒廢多年的大宅,並遇上了能和她十分投契的少女-瑪妮,瑪妮成為了她惟一的朋友,但她一直不知道瑪妮的真正身份。。
※ 劇中的大宅,也不算太幽深恐怖吧。。
說回這套動畫為甚麼能令我有點兒驚喜,就是它加插了不少近年吉卜力動畫缺乏的玄疑成份,由劇情簡介中的一句「杏奈亦漸漸揭開了令人捉摸不透的瑪妮之身份秘密」開始,就一直主導著大家去猜度瑪妮到底是誰的一個謎,而由劇情中段亦不斷加插很多疑幻似真的證據、夢境、提供不同方面的想像空間。我很肯定大家入場後最少對瑪妮的真正身份作出三次或以上的猜測,但就頗肯定大大部份人未到結局根本是猜不中答案!這是光看劇情簡介片段無法想像到的。
※ 瑪妮到底是誰? 毒男們:「月亮女神呀。。」
惟一要稍嫌有所不足的,是故事末段主角康復之快有點過於急促,但相信也是由於動畫製作和維持劇情節奏所限。另一方面,不知是不是製作團隊特意讓主角杏奈有點兒男性化的感覺,加上那句だいすき(很喜歡)作為劇中對白和主要宣傳語句,感覺有點GL(girls' love) xd 知道結局後更不敢想像(誤。。。說錯話了拉出去斬。。。)。
如前所述,動畫本為英國作家的作品,米林宏昌和創作團隊們把它稍作改篇,例如把場景設在北海道的釧路、把原著中出現的歐洲風車場景改為北海道農地、牧場經常使用的筒倉;甚至細微連得動畫中的鳥類、摘取的菇,都是日本或北海道的品種,再加插日本獨有的節慶、浴衣(和服簡化版)、來往札幌和釧路的JR綠色火車,北海道的湖泊、徹徹底底地把故事改頭換面地日本化,不得不佩服。即使如此,劇中亦適度保留西洋大宅、金髮、藍眼睛等西洋元素,突顯杏奈日洋混血的背景。
※ 日本原場景就和這差不多
※ 北海道的筒倉
※ 節慶和浴衣
總括來說,雖然結局並不是算非常特別,但至少不是輕易猜中的老套模式,加上吉卜力一直擅長的細心畫面佈置,個人認為本片是值得一看的中上之作。美中不足可能就是本人不太喜歡片尾曲韓裔美國歌手唱的是全英語,上回《借東西》雖然是法國豎琴歌手,但她也會唱日語呀!呵。
「未來很明確,吉卜力會解散的。」在 2013 年的紀錄片《夢與狂想的王國》中,宮崎駿這樣說道。
「……這是不可避免的。」
「吉卜力是我從一架飛機的名字隨便取來的。它只是個名字而已。」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