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道道東

位於北海道網走的流氷観光砕氷船,每年約1月尾至3月尾開航。

印尼民丹島

紅樹林探險之旅。

冰島藍湖

獨特的礦物質使冰島的藍湖溫泉的水逞現淺藍色。

首爾紅葉

每年約9月至11月,韓國和日本多處都可觀賞到紅葉的景色。

北海道札幌

茫茫雪景下,您很難相信面前這個惟美的建築只是一個公共廁所。

2015年5月10日 星期日

東京未婚妻

電影中男女主角去散心旅遊的是佐渡島,也曾是宮崎駿動畫《千與千尋》其中一幕的啟發地。另外溫泉地是群馬県的宝川温泉。

詳情請看其他博客:
http://starrailway.pixnet.net/blog/post/30627430-%5B%E6%96%B0%E6%BD%9F%5D%E4%BD%90%E6%B8%A1%E5%B3%B6%E4%B8%8A%E7%9A%84%E9%80%A0%E8%88%B9%E5%B0%8F%E9%8E%AE%E3%80%8E%E5%AE%BF%E6%A0%B9%E6%9C%A8%E9%9B%86%E8%90%BD%E3%80%8F%E4%B9%8B

[佐渡島] 宮崎駿 神隱少女千尋也划過的盆舟 

http://sezna627.pixnet.net/blog/post/30588748-%5B%E4%BD%90%E6%B8%A1%E5%B3%B6%5D-%E5%AE%AE%E5%B4%8E%E9%A7%BF-%E7%A5%9E%E9%9A%B1%E5%B0%91%E5%A5%B3%E5%8D%83%E5%B0%8B%E4%B9%9F%E5%88%92%E9%81%8E%E7%9A%84%E7%9B%86%E8%88%9F-(

宝川温泉的官方網站:
http://www.takaragawa.com/huro01.html




文章經同意下由友人所撰寫網誌「晞•觀影記事」轉載。

英文片名:Tokyo Fiancee
 
  透過學習語言來發展出一段微妙戀情,最近的《我很好...愛死你》便為一部很精緻有趣的佳作,無獨有偶,這部《東京未婚妻》也拍出了另一種清新可愛的「語言情緣」。熱愛日本文化的比利時女生,遇上了熱愛法文的日本男生,二人一拍即合,過程卻比《我》片走得更遠,宏觀至日本當地文化與價值觀,再審視一個少女的成長、突破自我、身份認同等問題。同時,故事也寫出了很多渴求到外地生活少年的一個夢,像女主角那種生活模式,相信是不少人夢寐以求的生活(還得遇上了一個有錢型男),電影就著一個「半遊記」的旅居模式,寫女主角的成長故事,幸不致天馬行空,當中不少文化衝擊、異地迷失的情節,相信廣大旅人看來尤有共鳴,而男女主角全情投入、火花四濺的演出,也令電影的可觀性大大提高。可是,即使全片拍來清新可喜,中段只以「遊記」為主要出發點,缺乏了一條明顯的故事線,當中像文化差別、身份認同等問題只輕輕帶過,令電影看來略失焦點且覺拖拉,得靠男女主角的演出才能搭救。


  生於日本、長大於比利時的Amelie,一直熱愛日本文化,並希望回到當地長居生活,二十歲那年,她買了一張單程機票到東京,展開她的新生活。Amelie靠著教法文為生,並遇上了型男澟吏,二人旋即墮入愛河。面對著這文化差異所帶來的種種變卦,已讓Amelie感到迷失,沒想到與她有著一定文化差異的澟吏更向她求婚,令她茫然若失...


男女主角合拍度十足的演出,叫電影看來帶有幾分浪漫,也有更重的幽默感
   宣傳上聲稱這是《迷失東京》X《天使愛美麗》,論經典程度可能有點距離,但感覺確實有點相像。女主角確有一種像「愛美麗」(或說她的名字本就是愛美麗)的特性,常有天馬行空的思想、性格也是樂天知命,而故事描寫她在東京所遭受到的文化衝擊、茫然若失,感覺又真像《迷失東京》中的寂寞少婦。不過,故事說來並沒有《天使愛美麗》般誇張,也沒有《迷失東京》般壓抑,就是一個輕輕鬆鬆的少女成長日記,觀影時也能投入其中,過程也真看得蠻投入。值得一提是,片中女主角對日本文化的熱情興奮,電影拍來也能把那種感覺帶出,以帶點獵奇的筆觸看盡日本社會不同事,相信本港的「哈日族」定必看得倍感過癮。
  不難想像,劇本就是描寫女主角在日本生活時所受到的文化衝擊,片中她與不同人物的交流、過程中面對的事情與意外,在日本這個光怪陸離的社會當中,自然產生了大量笑話,尤其對於熱愛日本文化的香港人來說,這些情節理應看得更有共鳴感。當中,她與男主角言語上所引發的笑料與誤會,雖無《我很好...愛死你》般爆笑,也刻劃出濃烈的幽默感。當然,男女主角間清新自然的演出,也叫這個故事來得更有說服力。二人雖操著不同語言與膚色,在劇本刻劃傳神下也見非常合襯,讓這關係看來更感清新可人。


夢想中的生活原來不盡人意,種種現實的考量也對照出女主角的成長,蠻喜歡這種心態的描寫
   我很喜歡電影把「外國生活」的種種趣事刻劃得細膩有趣,這一切相信均為不少都市人夢寐以求的生活,而故事藉著這種不顧一切豁出去的熱情,寫一個少女的成長歷程、從而看東西文化的衝擊,某些情節倒真寫出了淡然的感動,過來人定必有所共鳴。像女主角抱著浪漫的衝動,一鼓作氣跑到了最愛的國家生活,到頭來卻發現生活艱難,為了生活更得要放棄自己的理想與願望、埋首於日本人那刻板的工作當中;她在山上迷路,生死一線間反而錯有錯著,碰上了最美的風景,終體會到人生的真義、生命與機遇是來得那麼可貴。
  最後,她誤以為找到了最愛,原來生活下去卻那麼艱難、自感碰上了最完美的生活,卻因為意外而被迫終結,到頭來原來這一切還只不過是一場夢、一個故事,純粹只是此生如斯活過已無憾。結局可能帶點感傷,但這個「尋找自我」的過程,大抵是基於原作者的個人經歷、有其所思所想,即使劇本在刻劃有關議題上略有不足之處,這段美好的青春故事,寫來並不單單是純粹的「吃喝玩樂」式遊記,有著一定的反思與感動。對於熱愛旅遊,甚至在異地生活詔的觀眾而言,定必有所感觸。據知,劇本更改了原著結局,就「311大地震」寫下了一個人性化的結局,也讓這個收筆帶點感人之效,並跟日本的民族情連結,倒是不俗的改篇。

  不過,電影最大的問題是,其拍出了女主角內心的那種感覺,劇情上推進卻非常緩慢,沒有一個清晰的脈絡,尤其是中段與男主角開始產生距離時,故事只就著她的內心掙扎不停兜轉,看來就真感有點悶場。我相信劇情其中一個重心,也是談及東西方文化對戀愛、婚姻、生活的不同態度,像女主角來到日本生活後,已開始發現要當一個「日本女人」並不容易,甚至動搖了她一貫的價值觀,而此時獨立的她又得面對男主角(屬於東方文化代表下)的「催婚」,令她有點進退維谷。
  這種東西文化之間的重大衝擊,相信曾有在外國生活過的朋友,理應也會明白。可是,劇情就著這問題,只是圍繞著女主角的內心不斷兜兜轉轉,在她與男主角每一次的對話與旅遊中,似乎都沒有甚麼明顯的推進或內容,拋出了一個問題卻沒有解決方法或討論性,令這段劇情來得拉拉扯扯,甚至有點造作、無病呻吟。即使,這個過程中,電影仍繼續保持到一種清新可人的節奏,只是劇本明顯可以談得更多,卻處理得有點空洞,如像淪為一部「日本風情畫」般,需待末段牽涉到「311大地震」後,才能把整個主題鞏固起來。


Pauline Etienne活潑自然的演出,演活了既可愛又感性的女主角,成了電影的一大亮點 
  在《東京未婚妻》中,角色個性刻劃當然是一大佳句,更妙的卻是男女主角的演出非常討好。要把Pauline Etienne對比起當年《天使愛美麗》的Audrey Tautou可能有點過譽,但事實上,她演來倒又真有那種活潑可愛的味道。她那帶點日風的裝扮,先令其「熱愛日本文化」的角色性格增添說服力;她後天演來不經雕琢,仿是發自內心的活潑可愛,俱令這個角色讓觀眾愈看愈鍾情。在片中,她既散發出一種少女的可愛感,同時角色感性的一面、內心的掙扎,她演來也絕不失禮。至於男主角井上太一雖是一個新人,亦演活了男主角那種型格得來,同時又帶點天真無邪的感覺,演來沒有一點耍帥,與女主角一唱一和,倒真能令人信服他們本就是一對情侶,還要是一對很匹配的情侶。選角固然出色,二人帶足全場、默契十足的演出,也為角色增添了不少說服力。


  總的而言,《東京未婚妻》是一部頗具驚喜的清新小品,藉著文化衝擊來寫一個少女的成長故事,感情清新可喜,更帶有大量濃烈的幽默感,再加上男女主角清新自然的演出,絕對令觀眾看得投入。此外,故事寫一位少女在外地生活時遇到的種種趣事,沒有刻意增加天馬行空的情節,寫來既能切合當地文化,又能達到獵奇效果,過程中對成長、對生命的有所反思,相信過來人定必看得更有共鳴,更讓難得這種生活的都市人,發了一個美好的夢。至於電影談及了大量日本文化的趣事,相信對於熱愛日本文化的香港觀眾,定會看得更投入。只是,劇情到了中段,似乎難就主角所面對的問題有所延伸,變得她就著一個個問題困於死胡同內。劇情只圍繞著男女主角不斷旅行與做愛、卻沒有任何推進力;拋出了大量問題後又只輕輕帶過,令中段因而出現了大量悶場,成了本片的一大敗筆。

巴爾幹綠寶石 - 斯洛文尼亞

(港譯:斯洛文尼亞;台譯:斯洛維尼亞。屬歐盟國家;香港特區護照、BNO、台灣中華民國護照均免簽證)

建議遊玩時間:2-3天

趁著工幹空閒的週末,碰巧迷.忘於澳洲360天的版主也在這附近,便相約到斯洛文尼亞來個週末短旅程。在星期五的晚上從貝爾格萊德乘坐八小時的通宵巴士,經過半夜兩次邊境過關要從睡夢中醒來。到達Ljubljana盧比安納(或譯盧布爾雅那)時是半夜凌晨四時,寒風刺骨,殊不知我預約了Central Hotel卻印錯了City Hotel的地圖,還好兩家剛巧很近,最後摸後到達,到達後匙卡是壞的,不想吵醒友人的關係,結果還要再下一趟前檯換一張。雖然已是相識十載的朋友,但在世界的另一邊相遇總覺得有趣。到達酒店房間時已近凌晨五時,我也不理這麼多了,沒換衣服沒刷牙就呼呼大睡起來...

斯洛文尼亞相比其他巴爾幹國家好像比較富俗,消費也比較高,原因之一是早在2004年已加入歐盟,其後亦把貨幣改換成使用歐羅,地理位置上亦是連接西歐最近的國家。而且它尋求從南斯拉夫分裂獨立時,竟然可以不經戰火洗禮(難道塞爾維亞人怕了它?不曉得。),個人認為它是巴爾幹中戰爭經歷最少的國家。斯洛文尼亞首都非常小,加上友人早一天來到已走過不少,為珍惜時間我們只留待晚上逛,第二天一早我們便乘火車到達斯洛文尼亞最著名的布萊德湖 (Lake Bled),後來我們才發覺好像乘巴士(公車)會比較快,火車需要中途轉一次車,約兩小時。

Lake Bled真的和傳說中一樣美麗,而且遊人可以租艇自行划往湖中的布萊德島Bled Island,第一次划,感覺是挺費力的,而且沒有甚麼救生衣、水泡衣類,我和友人都不太懂游泳,所以每個動作、上船、舶岸,都非常小心。沿著湖我們也走了一圈,湖中島、雪山、城堡,拍照一流。湖邊坐著不少看似閒情逸緻的遊人和居民,湖中有很多鴨鴨和天鵝,整個感覺都非常Relax。來到島中,我們購了景點票,其實主要就包括參觀教堂(可敲鐘)和鐘塔。離後Bled Island後我們來到湖邊的一座城堡,內裡有咖啡店、手工藝店和一家小型地質博物館,不算太吸引,比較適合從沒有去過城堡的人才付費參觀。

※在這優美的環境吃午飯真不錯!至少比赤柱美XD 價錢算是相宜,約100-150港幣/人

※Lake Bled長二千米,最深有近三十米,划船的人千萬別掉下去喔!

※除了湖中,間中湖邊也有天鵝上岸休息,太美了!

※島上的套票

※鐘塔不算很特別,好像每個巴爾幹國家都有城堡和鐘塔,
反倒教堂敲鐘還是第一次嘗試,拉下縄索後約兩秒後會聽到鐘聲。

※要步行近半小時才到達,城堡上卻只有手信店和咖啡屋


城堡上俯瞰的景色

晚上回到首都Ljubljana,吃過晚飯,再吃雪糕。橋附近的景色都很不錯。聽說本來只是一道橋,後來建造者覺得三道橋比較美,就建了三座... 週末在這個國家,除了食肆基本上不營業,相比亞洲地區真是太悠閒了!

城巿很小,可以逛的地方都集中在河邊

※我們嘗試了Cacao那家雪糕,非常不錯。

※在這國家買一個小屋,一間10萬歐元,另一家只需1100歐元... 香港或台北的幾百分之一

啤啤熊很美,可惜沒有一家商店在週末願意營業...

星期天早上,我們在中央車站乘巴士來到小鎮Divača。由於是淡季,沒有接駁車接載我們到目的地斯科契揚石窟(或譯什科茨揚溶洞)Cave Škocjanske Jame,我們惟有自行步行約45分鐘到達。這裡一天只有數個時間有參觀團,而且不隨導賞團不允許內進,故此宜在出發前先確認團和巴士的時間(如非自駕)。

Cave Škocjanske Jame是一個非常巨大的天然鐘乳石洞(不是中國內地那些假洞窟XD),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完美呈現的Karst landform(石灰岩地形-具有溶蝕力的水對可溶性岩石進行溶蝕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態的總稱)。其實斯洛文尼亞還有另一個非常著名的鐘乳石洞Postojnska,那個甚至有建成地底小火車,不過個人認為Škocjanske會比較大和宏偉,時間所限所以選擇了這個,終究看來也沒有選錯。淡季時段只有最基本的一個導賞團開放(所以我不清楚另外的特別團是否能去更深入的地方,或是像日本四國那個一樣可以探一探未經修整的道路),全長約三公里,步行約兩小時,最深處達地底144米。雖然間中洞內會滴水濕滑,但整體而言給遊人的道路階梯也修整得不錯,個人認為老人家只要不是行動不便也可以參觀。洞內有一條地底河Reka貫穿,有些位置還有瀑布和地底峽谷,活像多啦A夢電影《日本誕生》中的地底國!更傳奇的是地底河曾於1862和1965年嚴重氾濫過,沖毀不少地方,後來稍作修整過樓梯和道路。
※1986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導賞團前半部份會帶大家穿越「無聲洞」,由於不想影響生態,照明比較弱,亦不允許拍照;後半部份大家開始能看到河流,是為「有聲洞」,燈光較猛,也允許拍照。




※這座吊橋名為Cerkvenik,高47米...別腳軟!非常堅固的。
1965年最後一次氾濫時河水比此橋還要高10米


※左圖Škocjanske特有的Rimstone(緣石)

Divača小鎮的惟一景點,火車博物館 - 只擁有一輛蒸氣小火車車卡

2015年5月2日 星期六

巴爾幹之鑰 - 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

(港譯:貝爾格萊德;台譯:貝爾格勒。香港特區護照及BNO不用簽證,台灣中華民國護照需要申請入境許可)

建議遊玩時間:2-3天

有生以來第一次business travel竟然會來到南歐巴爾幹地區,起初聽起Belgrade這個城巿名確實毫不熟識,反倒是塞爾維亞(Serbia)這國家在中學時期學習西史時經常有提及。哈,沒錯,它是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主要國家,亦是南斯拉夫時代的主導國家-貝爾格萊德正是南斯拉夫分裂前的首都。

雖說巴爾幹號稱「歐洲火藥庫」,以往戰事頻頻,二戰後建立的南斯拉夫亦受俄羅斯共產主義影響,但作為首都中的首都,貝爾格萊德顯得絕不比西歐大部份首都遜色,甚至比巴黎、羅馬等大首都明顯更為整潔和安全。惟一稍落後的地方是沒有地下鐵路,只靠巴士和的士作為來往巿內的主要交通工具。不過對於遊客來說,主要景點都幾乎聚集在巿中心半小時至45分鐘步程範圍內,幾乎不需要乘搭任何交通工具便可以漫步遊走整座城巿。

語言方面巴爾幹半島內幾乎每個國家都使用自己的語言作母語(這裡是塞爾維亞語),個人認為俄語是第二語言,因為多半巴爾幹國家的語言都源自俄語演化而成。至於英語可說是第三語言,較文明的首都地區應有近半人懂英語。如果只懂中文千萬別在這裡自遊行,是行不通的。不過這個既是壞處也是好處,因為在日、韓這些國家對中文的支援實在太好了,沒有一種要出走、適應的感覺,中國人也太多。

在建築上雖然比不上西班牙那類大師級傑作,但仍保留歐洲人的藝術風格,光是國會大樓的燈光已令人拍案叫絕。而在國會可視範圍內還有數棟很值得拍下的建築,包括中央郵局、聖馬可教堂,大多數遊人都會在附近的酒店下榻,而我則在三星的Hotel Excelsior Belgrade單人房住上了兩星期,感覺很不錯,就是無綫上網(Wi-Fi)有點弱。

景點列表
①塞爾維亞國會大樓  (Savezna Skupština)
②市政廳大樓、Pionirski Park
③中央郵局 (NOWTA)
④聖馬可教堂 (St. Mark's Church)
⑤Knez Mihailova中央大街
⑥貝爾格萊德堡壘(Belgrade Fortress)
⑦ 聖薩瓦大教堂(The Cathedral of Saint Sava)
⑧尼古拉·特斯拉博物館 (Nikola Tesla Museum)
⑨塞爾維亞最大巿集Kalenić market
⑩塞爾維亞巴士總站和火車站

①塞爾維亞國會大樓
(Дом Народне Скупштине / Savezna Skupština)

※國會大樓是貝爾格萊德的大地標,入夜後以多角度拍攝都顯得異常美麗

②市政廳大樓、Pionirski Park

 ※國會大樓附近的公園和建築都十分美

※公園內豎立著伊沃·安德里奇(Ivo Andrić)的雕像,
他憑描寫波士尼亞人民在外國占領下過的悲慘生活和反抗鬥爭於1961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③中央郵局 (NOWTA)

※郵局就在國會大樓右方,一進內右手邊有給遊客的官方小店可購買明信片、郵票和文具,
郵筒則在門外。郵局好像早上八時就已經開門。

④聖馬可教堂 (St. Mark's Church)

※雖然不是十分著名,不過建築上很有特色,也很近國會大樓

現時整個巴爾幹都應該變成奉行資本主義,但這裡的物價依舊保留共產時代的低,尤其相比起西歐和北歐幾乎貴絕全球,這裡的物價好比很多落後國家。在超巿,購一盒2升的果汁只需99塞爾維亞第納爾(RSD),約為7港元或28新台幣;吃一個沒有很多餡料的PIZZA也是差不多價錢(100-120RSD);而吃一頓非常豐富類似OUTBACK西餐廳的牛扒餐+麵包+飲料也是約1500RSD,等同128港幣或430新台幣。而薪金方面,相同職業職級的人大約是香港人1/3~1/4或是台灣的1/2。住屋方面如果只是購個小單位,應該十數萬港元便有交易。所以在這個城巿裡,兩星期以來我從沒有見過一個無家可歸的流浪漢或乞丐!在歐洲城巿裡是一件非常難得的事...低物價加上治安良好是很難得的事,所以這裡絕對是一個非常適合旅遊的地方。

※貨幣主要為紙幣,由10RSD 至2,000RSD,也有1RSD、5RSD等硬幣

※由於不是世界十大貨幣,也不像台灣一樣是東南亞旅遊和商務熱點,
故大家必須在本地先換歐羅或美金,再前往該地找換店換成RSD。
巿區的找換店比機場的匯率划算,所以除了到巿區的車費和一些後備現金外,
都建議到社區再兌換。找換店都寫上「MENJAČNICA」字眼

※和大部份歐洲國家一樣,主要餐食都是比薩、意粉和肉類配薯條

※其次還有意大利飯和甜品,可能較適合亞洲人口味

要說塞爾維亞最繁盛的商業大街,必定是Knez Mihailova了。這裡品牌林立,像是H&M、ZARA,也是各大餐館咖啡店、商業大樓、手信店和旅客諮詢中心的集中地。街上亦有家找換店。

⑤Knez Mihailova中央大街



除了國會大樓,這裡名聲最高的景點就是Belgrade Fortress。與其說是景點,也可以說這座要塞本來就是城巿本身。貝爾格萊德在斯拉夫文裡是指「白色要塞」,本身就是中世紀十字軍東征基地、保加利亞、土耳奇、匈牙利和拜占庭等國的主要戰場(說得好像在打AOE世紀帝國),所以要塞是主,城巿只是輔助... 當然,自1999年科索沃戰爭結束,戰事息微後,開始逐漸發展成會國際性商業都巿,那要塞就成為一個景點了。要塞至今還保留著軍火庫、地下水井、鐘塔等設施供遊人參觀。沿著Knez Mihailova走到盡頭,經過中央圖書館後便到達。

⑥貝爾格萊德堡壘 / 貝爾格勒要塞 (Belgrade Fortress)


※位於多瑙河旁的Belgrade Fortress,連結著舊城區

※城堡外放滿著以往戰事所用的坦克車、高射炮等,全部堅料,軍事迷不能錯過

※堡壘入口位置有鐘塔可參觀

※特大的羅馬水井,傳說於1731年建成,深60米

除了聖馬可教堂,聖薩瓦大教堂亦是非常著名,其圓穹頂設計和白色外觀吸引不少遊人前來拍照,由於比較遠,建議乘計程車前往。

⑦ 聖薩瓦大教堂(The Cathedral of Saint Sava)


聖薩瓦大教堂
來源:
visitsee.com

※在近大街的巿區亦有相似的Serbian Orthodox Church和Church of St. Archangel Michael

該巿其餘景點包括尼古拉·特斯拉博物館,最後一個參觀團是下午4時,當天太遲到達無法入內參觀。尼古拉·特斯拉是塞爾維亞裔美籍發明家、物理學家、機械工程師和電機工程師,設計了現代交流電力,曾是愛迪生的競爭對手。除了無綫能量傳輸、他還製作出死亡射線、人造閃電等,甚至他死後美國FBI曾把他的一些研究資料封為絕密檔案。貝爾格萊德的國際機場便以他的名字命名,而100RSD紙幣上亦有他的頭像,可見塞爾維亞人對他的尊崇。

⑧尼古拉·特斯拉博物館 (Nikola Tesla Museum)


※最常使用的100元紙幣正是以尼古拉·特斯拉作頭像

還有Kalenic Market,是當地最大型的地道巿集,可惜筆者當天前往時正值週末和下雨,好像營業的店家不多,顯得有點冷清。不過如果對買地道物品沒有興趣可以跳過這個景點,因為頗遠(一般要從巿中心酒店步行30分鐘以上),而且很多東西對旅客來說不實用(如只能放數天的水果、不能攜帶出境的花、只適合當地貧困人士的二手販賣品等等)。

塞爾維亞最大巿集Kalenić market


※不知是否下雨緣故,當天很冷清

※網絡上轉載的圖片,也許收成季節會來得較好
(來源:commons.wikimedia.org和
merlinandrebecca.blogspot.com)

最後為大家介紹的不是景點,而是巴士總站和火車站,哈哈。要前往其他巴爾幹國家,就要在這裡跨國巴士或火車了。相比起西歐和北歐,巴爾幹的火車並不先進,車內和站內環境亦不太好,而且不是法國TGV那些神速器,這邊的火車比巴士還要慢,所以建議選擇巴士還比較好。這邊車輛熙來攘往,不少車在行人綠燈時也照衝,大家要比較小心過馬路。

⑩塞爾維亞巴士總站和火車站

※這個大車站是巿內的
※國際巴士站在這座火車站後面 
※看到這個不知是BAC還是6AC的牌子就對了